7187379870

所有提交的EM系统将被重定向到网上投稿系统.作者被要求将文章直接提交给网上投稿系统各自的日志。

摘要

持续改变明暗相位会降低奶牛的产奶量、脂肪、蛋白质和乳糖

作者(年代):特蕾莎·m·凯西

光周期影响奶牛的摄食行为、健康、生长和产奶量。在人类中,与自然明暗循环不同步的行为,如倒班或时差反应,与代谢紊乱以及生殖能力受损密切相关。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中期奶牛长期交替8h光(L)-暗(D)周期对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和乳腺基因表达的影响。将6头初次泌乳的荷斯坦牛按16 h L: 8 h D的周期饲养,并在早上5点和下午4点挤奶7天(对照,第1期)。在第2期,即第1期之后的第7天,让奶牛连续饲喂8 h L: 8 h D的周期,但保持相同的挤奶和喂养时间表。慢性8 h LD循环显著降低产奶量(P<0.05),但不影响日采食量。乳脂、蛋白质和乳糖百分比无显著差异,但乳尿素氮(MUN)显著升高。在每个周期的最后一天,用Q-PCR检测乳脂球细胞质组分中总RNA的表达。经过7 d的8 h LD循环后,除β -酪蛋白、α -乳清蛋白、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外,核心时钟基因BMAL1的表达均降低(P < 0.05)。这项研究的结果首次表明,将乳牛暴露在慢性光移下会减少产奶量,并可能改变代谢。此外,实验设计可能为研究改变照明时间表对牛奶产量的影响提供了一个范例,并为研究打乱昼夜节律系统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模型

热应激和光周期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奶牛的摄食行为[1-3]、健康[4]、生长[5]和产奶量[6,7]。为更有效地控制环境因素,提高生产效率,对家畜进行密闭饲养已成为常态。延长公告提倡在长白天光周期(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条件下饲养哺乳牛,因为多项研究表明它可以提高产奶量[8]。然而,许多集约化的奶牛场不遵循照明建议,通常在夜间提供不同的光照水平

分享这
全球科技峰会